中小企業如何極大化雲端運算的價值

--

雲端運算在雲端專家的幫助下能夠帶來顯著的”成本節省、可擴展性和敏捷性的競爭優勢”,但中小企老闆是否有從傳統 IT 環境轉向雲端解決方案的商業論證? 如果有,中小企業老闆要如何使用雲端服務? 本文探討了中小型企業老闆如何運用雲端並確定那些主要在滿足中小型企業特定需求的雲端服務

所謂的競爭優勢是指我們能在以下五種源頭之中,找到我們的優勢:

  1. 資訊(Information): 知道別人不知道的東西,也可以稱為資訊不對等。
  2. 訣竅(Know how): 具有別人沒有的技能或專利。
  3. 制高點(Position): 擁有別人無法輕易或顛覆的聲譽、品牌或既有市場制度(例如通路、供應商等)
  4. 效率(Efficiency) — 基於別人無法輕易獲得的規模、技術、經驗或其他因素而達成的效率。
  5. 制度管理(Management of systems) : 做到別人無法疏通的複雜性,或快速且準確的行動。

而雲端運算可以幫助企業達到效率與強大的制度管理。而中小企業老闆在雲端上常遇到挑戰是:

  1. 很難認知到雲端業務模型是有效益的
  2. 從市面上的大量雲端服務中選擇那一些雲端服務將為公司的業務增加最大價值

目標

本文的目的是讓中小企業老闆了解到雲端運算賦能給中小企業的價值。 統整之後我們會發現:

  1. 中小企業的主要業務和 IT 特性,與大型企業的一些比較以及中小企業的雲端適用性
  2. 採用雲端運算對中小企業的效益,包括選擇哪一些雲端系統和進行分析
  3. 驗證可用於最大化雲端價值的雲端整合服務、模式和架構

中小企的主要業務特徵

中小企業通常是按規模分類,包括員工人數、資產和低於一定限度的財務周轉率。 而中小企業是台灣經濟體的命脈,能夠實現更快的成長和經濟穩定。 它們被認為是成長的關鍵引擎,對於高效和競爭激烈的市場以及是就業的主要創造者。 中小企業在以多種方式支撐大型企業方面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粗略估計,中小企業約佔全球企業的 95%,貢獻了約 40% 的 GDP。

業務特徵

不同國家針對中小企業的主要特徵採用不同的術語和標準。 本節從企業的地理位置、業務結構和經營性質的角度討論一些關鍵特徵,下表列出了世界某些地區中小企業的一些比較。 一些國家進一步按業務領域對中小企業進行分類 — — 例如,製造、貿易組織等。

中小企業和大型企業之間的區別在於企業實體的持有方式(股東之間)及其管理方式。 一個關鍵的區別在於組織結構和戰略決策的制定方式。 雖然中小企業可能具有扁平的組織結構和一組整合的業務部門(白話就是甚麼都要會),但大型企業更有可能具有矩陣組織和一組專注於特定細分市場或業務領域的業務單位(也就是分工較細)。 事實上,在中小企業中,管理結構薄弱是正常的,而在大型企業中,可能存在多層管理(可能產生官僚)。 甚至企業所有權模式在兩個實體之間也大不相同。

中小企業的另一個維度是位置和運營存在。 通常大型企業的運營是全球性的,在全球多個城市設有據點,但中小企業通常的營運都位於特定國家/地區內。 中小企業的組織結構不同,因為它們通常比大型企業更扁平。 例如,一家從事製造業的中小企業可能有一個總部和幾個工廠,通常位於同一個城市或附近的市郊,而較大的企業可能有地區和公司辦事處。 通常會發現,在大型企業中,存在獨立的業務職能,如財務、行政、人力資源、銷售、市場營銷等,而在小型組織中,這些職能是結合在一起的。 下表描述了中小企和大型企業之間的一些基本對比。 我們在討論中小企的雲端價值最大化時考慮了這些資料以及 IT 需求。

IT需求與中小企業的特徵

中小企業在國家建設、促進成長、GDP 和創造就業機會方面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憑藉"較低的進入壁壘、較少的業務開銷和相對較快的決策"等額外優勢,中小企業有可能變得高效、成長更快,並在本地和全球具有競爭力。 在此過程中,IT 發揮著催化作用,使企業能夠實現其戰略目標並實現財務效益。 較小的企業在"預想、配置和使用" IT 的方式上存在一些差異。 此類需求可以並且是正在變得越來越普遍地通過雲端服務來解決。

  • 中小企業可能沒有(或者在許多情況下,甚至可能不需要)專門的 IT單位。 可能有一個兼任的 IT 經理,他將管理少量 IT 基礎設施,而大型組織中,更常見的是有一個專門的 IT 單位是由CIO和IT人員組成的。
  • 中小企業通常將"其 IT 託管在第三方服務提供商的環境中",採用共享服務業務模型的co-located環境,而大型企業擁有完全成熟的資料的情況都會有其 IT 基礎設施、應用程式等的資料中心
  • 對於中小型企業(甚至新創企業)來說,IT 重要性非常小。 在這種情況下,IT 服務只是在“運作”企業的業務。 此外,在應用程式軌跡方面,中小企業傾向於按原樣使用COTS(商用套裝)軟體產品,客製化最少,而大型企業擁有更大的應用程式是需要經常客製化的。
  • 中小企業的 IT 預算較低,這意味著更嚴格的控制和更多的支出理由
  • 中小企業可能會滿足於不太複雜的系統,只要能支持企業的業務戰略和目標即可。
  • 專用資料中心不是強制性的,特別是對於中小企業。 所有應用程式都可以託管在第三方服務提供商場所並通過網際網路存取。 雲端運算的網路、通訊和安全技術已經成熟,確保業務應用程式的遠端託管不會導致安全問題。 速度、敏捷性和效率是任何業務交易的基石,而 IT 有助於實現這一點。
  • SOHO的概念已成為現實(尤其經過了大疫情的洗禮)。 員工,無論身在何處,在家裡、機場,甚至在飯店,都能夠連接到其組織的 IT 系統並存取應用程式,從而遠端完成完全由 IT 系統實現的作業。 下圖描述了中小企的一些關鍵 IT 需求。 (這是一個說明性描述,強調本節中的一些訊息,而可能有許多其他特定於業務的需求未在此圖中列出。)

雲端運算將IT服務"商品化",並以“服務”或“按使用付費(pay-per-use)”模式提供。 雲端運算正在徹底改變 IT 服務的交付和消費方式。 由於承諾將所有可能的 IT 資源“作為服務”提供,再加上降低成本和服務水準保證等激勵措施,企業已開始盡可能地採用雲端(也就是Cloud First的策略)。 雲端運算通過在 OpEx模型上提供服務,從而減少資本投資的壓力,進而提供有吸引力和引人注目的效益,特別是對新創企業和中小型企業。 這並不意味著組織將沒有任何 IT 資產,而是意味著大部分業務投資都來自雲端。 SaaS提供商提供例如供應變更管理、郵件、訊息傳遞和生產力應用程式; 其他人在雲端上提供應用程式和基礎設施平台服務; 而許多其他領先的提供商提供各種不同的 IT 服務。 為中小型企業構建技術環境已經變得非常高效。 今天,中小企業可以通過只投資終端用戶設備(智慧手機/平板/筆電)、辦公司網路頻寬和通過雲端來獲德其他應用程式來開展業務。

中小企業和業務案例的雲端運用優勢

雲端運算通過提供可擴展的基礎架構和以服務形式提供的功能,正在成為中小型企業 的遊戲規則改變者。 這是一種運算資源在需要時可用的範例,就像我們在家中使用水電一樣。

雲端是 IT 使用和交付的轉變,其目標是以更有效地管理來簡化IT複雜性。 雲端代表了 IT 支援的服務交付的工業化。 雲端模型提供靈活、經濟高效的技術和資訊存取,幫助企業更聰明的工作。

下圖顯示了一個基本的雲端運算模型。通過網際網路存取伺服器、存儲、應用程式和服務。 它們在企業之間共享,並由用戶存取。 用戶可以是在本地工作的組織成員、遠端工作人員、客戶或一般大眾。

只需最少的管理工作或與雲端服務提供商交互,即可快速供應雲端運算資源。 這意味著一個組織可以視業務需求使用更多或更少的伺服器、儲存、應用程式或服務來滿足其要求,而無需付出很大的額外管理成本。

雲端運算有五個基本特徵:

  • On-demand self-service
  • Broad network access
  • Resource pooling
  • Rapid elasticity
  • Measured service

這些特徵將雲端與其他運算模型區分開來。

雲端運算為資源提供了一種新的商業範式。 它使組織能夠從最佳來源按需求建立和使用 IT 和業務服務,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利用率和成本效益。 這可以是在企業之間或在一個企業之內。

雲端運算使企業在企業的“邊界”之外思考和行動。 他們可以看到市場最佳實踐解決方案,並從多個來源選擇有效的 IT 服務,從而以更低的成本更快地滿足業務用戶的需求。 在擁有複雜且昂貴的 IT 系統來支持其業務流程的企業中,雲端運算提供了一種有吸引力的替代方案,企業可以通過pay on-demand的方式來取得 IT 服務,而無需在意IT是如何完成的細節。

IT 規劃(IT planning)需要從了解企業的整體業務戰略開始。 根據經驗,許多企業,無論規模大小,都缺乏業務與 IT 的一致性; 因此,"IT 規劃變成了試圖開槍擊中一個會的移動目標的問題(因為市場在不斷變動)"。 當 IT 規劃作為計畫、構建和運行的基石未得到充分發展時,IT 單位會提供和運作一個對企業業務價值有問題的 IT 資產。 更糟糕的是,中小型企業因缺乏熟練的 IT 人員、運營不足和 IT 管理不善而苦苦掙扎。 因此,IT 單位通常無法展示令人滿意的業務成果,例如改進的財務績效。

雲端運算不會是上述所有問題的答案。 但它可以幫助簡化 IT,使中小型企業保持以"業務為中心"。

雲端已成為 IT 領域的標配,所有的供應商都在使用“雲端”一詞為其產品的主打。 中小企業老闆應該如何區分真正的雲端產品和只是重新命名的傳統產品? 實際上,令人擔憂的不是品牌重塑,而是可能缺少的雲端特性。 要問的問題是:雲端運算的採用能否幫助中小企業

  1. 增加營收
  2. 降低長期 IT 成本
  3. 吸引新客戶
  4. 改善現金流
  5. 保持獲利能力
  6. 對不斷變化的市場做出反應?

換句話說,採用雲端運算是中小企業在制定戰略式的IT計劃時應該考慮的事情嗎?

雲端運算的理念

雲端運算的理念算相當激進。 為什麼? 因為傳統上 IT 單位都是"被動的"規劃、構建和維運 IT服務。 為了進一步說明這一點,IT 單位傳統上一直在等待業務要求 IT 提供根據業務需求驅動的各種 IT 功能。 然後,IT單位通常經歷了

  1. 收集需求
  2. 根據商定的規範來建立IT服務
  3. 根據定義的 SLA運作

等以上的循環。 而這整個概念是被動的

如果 IT 變得主動呢? IT 單位無需等待業務單位闡明所需的 IT 功能,而是可以向業務提供"預先定義和商定的IT服務清單"。 IT服務清單與業務保持一致(這裡的關鍵詞是 IT 規劃),在企業內的非IT單位可以從服務清單訂閱服務,並作為記錄系統,以便 IT 單位可以管理整個服務生命週期 ,從管理客戶需求到確保服務水準合規性,從提高流程效率到追踪成本

IT服務清單的一個重要特徵是服務在合理的時間段內可用,比如從立刻需要到幾天之間的某個時間。 換句話說,不再需要構建所請求的服務。 所有需要做的就是必須提供它們。 換句話說,一旦使用者請求,IT 單位就可以部署服務。 在使用者請求之前以服務的形式建立 IT 功能的概念是主動的

中小企業的 IT 單位通常在預算和人員方面都相當小,甚至沒有。 那麼問題是,這樣的小型 IT 單位如何將 IT 服務放在架子上,等待請求和使用? 它需要金錢和時間的前期投資。 這就是雲端的採用變得有趣的地方。 與其在內部預先建立這些服務,不如從其他地方取得這些服務; 即,來自另一個服務提供商? 服務提供商可以發揮規模經濟效應,這在單一個中小企業層面是不存在的,但服務提供商可以為數百家中小企業提供服務。 在這種情況下,"IT 單位成為 IT 服務經紀人,從外部採購服務,然後在內部向使用者提供服務"

中小企業的 IT 單位應該考慮成為 IT 服務經紀人的想法,即通過按使用付費和 pay-per-use模式向使用者提供服務,同時從雲端服務提供商處採購外部服務。

雲端運算的價值主張與優勢

如前所述,採用雲端運算能否幫助中小企業增加營收、降低長期 IT 成本、吸引新客戶、改善現金流、保持獲利能力,以及越來越重要的應對不斷變化的市場條件?

讓我們仔細看看如何幫助中小企業增加收入。 無論是中小企業進入新市場因此需要相關的 IT 能力來支援新業務,還是中小企業收購業務線因此需要部署其標準應用程式,IT 單位都可以通過採用雲端服務來支援新業務的相關 IT 服務。

這種提高的敏捷性有助於企業加快上市時間,從而及時吸引新客戶。 縮短上市時間不僅贏得了原本會轉向競爭對手的新客戶,還防止了那些競爭對手變得更強大,進而增強了中小企業在市場上的競爭實力。 此外,IT 單位幫助中小企業保持靈活性,因為 IT 服務可以及時、按需提供(on-demand),並且具有無限容量的錯覺。 雲端運算的採用,以及隨之而來的從傳統 IT 配置(企業內部)到從雲端服務提供商採購 IT 服務的轉變,清楚地展示了多方面的效益。

IT 單位從 CapEx(資本支出)轉向 OpEx)運營支出)這一事實代表了另一個維度。 IT 組織不必再投資 IT 資產(除了IT人員),而是從雲端服務提供商那裡“租用”它們。 但前提是業務單位需要它們。 一旦業務單位不再需要 IT 服務,IT 單位只需停止與雲端服務提供商的服務。 降低和(或)優化成本是這裡的關鍵字,雲端運算的採用可以支持這一目標。

最後但同樣重要的是,隨著使用者的移動性變得越來越重要,中小企業的生態系統分散在世界各地,從任何地方存取都至關重要。 雲端運算在這裡也可以成為推動因素,因為雲端的特徵之一是通過網際網路提供服務。

採用雲端運算的價值主張可以概括為幫助中小企業保持以業務為中心,同時 IT 單位按所需提供 IT 服務,而無需以用於建立 IT 能力的大量前期投資形式抽走資金,而是成為 IT 服務經紀人,服務於中小企業。

市場指標

中小企業的 IT 單位可能會問自己:還有誰在使用雲端,雲端產品是否足夠成熟,是否有實際案例?

儘管所有供應商都在談論雲端和相關服務,但雲端服務在中小企業市場的滲透才剛剛開始。 一個原因是,在大多數情況下,中小企業對雲端服務只有基本的認識; 因此很難為雲端提供商引發這樣的對話。不過隨著雲端產品的越來越成熟,這一類的使用案例也將為越來越多的雲端提供商所宣揚。

風險評估

中小企業的 IT 單位在考慮採用雲端運算時需要評估安全狀況。 在選擇雲端服務提供商時,中小企業的 IT 需要制定適當的安全政策和程序,並且在評估雲端服務提供商時需要利用這些指南。 以下是可以提供幫助的主要領域清單。

安全與隱私

  • 雲端服務提供商是否長期經營合法業務? 換句話說,如果雲端服務提供商倒閉或被另一家公司收購怎麼辦?
  • 此類事件發生後資料是否仍然可用?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 IT 單位決定停用雲端服務怎麼辦?
  • 如何將資料從雲端服務提供商傳輸回內部或傳輸到其他服務提供商?誰有權存取敏感資料?
  • 人員素質如何,特權人員監管如何進行?
  • 中小企業的資料實際存放在哪裡? 資料的位置是否重要?
  • 是否存在資料需要在特定位置或必須避免的特定司法管轄區?
  • 監管合規性如何? 中小企業負責安全和資料完整性,但雲端提供商是否願意接受外部稽核和認證?
  • 資料是否被適當地隔離?

服務管理
除了與安全相關的問題外,服務管理是雲端供應商評估和選擇的關鍵。 主要風險評估領域是:

  • 雲端供應商的服務管理原則是什麼?該政策是否與中小企業的政策和原則相結合?
  • 雲端服務提供商如何提供備份和恢復服務?
  • 是否有特定的RTO和RPO?
  • SLA和SLO(Service-Level Objectives) 是否可以接受?

其他的風險領域還包括:

  • 提供商提供的雲端服務的成熟度
  • 使用現有軟體(自行開發的)運作在雲端解決方案的能力
  • 選定雲端提供商的可行性

適用於雲端的工作負載(Workload)

本節介紹適用於中小企業的典型工作負載以及對這些工作負載的分析以確定是否適合利用不同的雲端交付和部署模型來滿足需求。

中小企業的系統

韋氏詞典將術語“工作負載(workloads)”定義為通常"在特定時期內執行或能夠執行的工作量"。 在雲端環境中,術語工作負載是指需要託管在雲端上的應用程式的類型和特徵。 正如我們所知,不同的應用程式具有不同的要求和特徵。 因此,可以在雲端上託管哪些應用程序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工作負載。

我們將討論中小企業業務運營所需的各種工作負載/應用程式,以及從雲端中獲取相同資源的適當性。

基礎設施(Infrastructure)
運行企業的主要需求是地端機房的硬體。 這些基礎設施服務可以從雲端中以pay-as-you-go的模式取得。 公有雲服務提供有彈性和安全的基礎設施,並且自助式的網頁服務提高了生產力並降低了成本。 這對於移動式員工來說甚至是理想的選擇。 這可能包括:

  • Desktops/laptops/printers
  • Servers
  • Storage
  • Application servers
  • Business continuity/disaster recovery
  • Data archiving
  • Data back-up
  • Data center network capacity
  • Security

辦公室應用程式
中小企業運做其業務所需的下一組重要應用程式是一組辦公用的應用程式。 其中包括文件管理、電子郵件、協作套件等解決方案。 從雲端取得這些應用程式的優勢在於,企業可以從小規模的初始訂閱開始,然後隨著 SME 的成長增加訂閱。 桌面應用程式套件和託管版本的協作和生產力服務現在可以通過網際網路進行交付和存取。 這些應用程式包括:

  • Email, calendar, and contacts solution
  • Collaboration, sharing, and document editing service
  • Communications features including presence information, instant messaging
  • Audio/video calling and online meetings
  • Web conferencing with application sharing, whiteboards
  • Applications required to do work with office documents, spreadsheets, presentations

業務服務
每個中小企業都有業務層面的解決方案需求。 這些解決方案主要是與其本身產業相關無關的,並且可以通過靈活的訂閱模型從雲端中取得。 這包括企業ERP等應用程式和其他應用程式,例如:

  • Finance & Accounting
  • 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 (CRM)
  • Human Resource (HR) Management
  • Payroll
  • Project Management System

特定產業的應用程式
基於產業領域,中小企業需要一些核心的特定產業解決方案來運營。 這些可能包括:

  • 特定產業領域的 ERP 解決方案 — — 例如,製造業的材料、銷售、庫存和生產管理解決方案,零售業的POS解決方案等。
  • Data warehouse/data mining
  • 客製的應用程式網站

中小企業的工作負載分析

在分析應用程式和工作負載後,中小企業的 IT 單位需要確定最適合其雲端戰略的部署模型。

在此處不深入定義私有雲、公有雲、混合雲和社區雲部署模型之間的區別(因為相信在看文章的您應該很了解了),中小企業需要遵循一些基本考量因素。

私有雲
當安全和隱私是最高指導原則時,將工作負載部署到私有雲上的選擇就變得很有吸引力。
私有雲提供最大程度的控制能力,因為 IT 單位可以在專用硬體上託管資料和應用程式。 除了使用專用硬體之外,IT 單位還可以維護自己的維運。 規模經濟無法跟公有雲相比,這很可能會反映在更高的工作負載成本上。 儘管如此,私有雲部署應該為 IT 單位提供與公有雲相同的特性; 即,通過按使用付費和pay-per-use業務模式,高度可擴展的彈性服務。

值得注意的是,使用私有雲並不意味著中小企業需要在內部投資額外的軟硬體。 這恰恰相反; 取而代之的是與雲端服務提供商協作和協商(例如雲端業者的機櫃放置在自家辦公室),以確保必要的雲端環境對企業是私有的。

公有雲
臨時性質的工作負載是部署到公有雲上的最佳候選人
。 公有雲提供了 IT 單位所尋求的彈性和無限容量的幻覺。 除此之外,公有雲利用規模經濟,這意味著公有雲的服務提供商託管來自無數 IT 單位的工作負載,因此可以提供有吸引力的價格。 此外,正在尋找無需投資 IT 資產即可部署工作負載的中小型企業的 IT 組織發現公有雲產品具有吸引力。 將工作負載部署到公有雲意味著 IT 單位將這些特定工作負載從 CapEx(資本支出)轉移到 OpEx)運營支出)。

混合雲
混合雲部署模型是 IT 單位需要考量的另一種選擇,因為該模型允許 IT 單位混合和匹配私有雲、公有雲和傳統 IT 資產。 具有敏感資料組件但需要大量處理能力的工作負載是混合雲部署的理想選擇。 例如,中小企業的 IT 單位可能會猶豫是否將與BI相關的資料推送到公有雲上。 同時,通常使用大量運算能力的是 BI 環境。 混合雲允許在 中小企業的資料中心內存放資料,同時利用來自公有雲的運算能力。 如前所述,中小企業的 IT 單位必須準備好在內部運行他們的一些 IT 環境,而其他 IT 功能則由各種傳統服務提供商提供。 混合雲部署模型可能是最現實的模型,因為中小企業可以利用雲端服務,同時仍然利用對內部 IT 資產的投資。

但這意味著,企業的IT單位人員需要熟悉兩套不同的系統。這會出現兩種狀況,一個是單位內的人員技能不足,無法管理好混合雲模式。另一種則是需要付出更高的人員成本,以取得良好的混合雲管理技巧。

社群雲
跨多個公司共享相同問題的工作負載 — — 例如,安全需求或合規性考量 — — 是社群雲的理想選擇
。 社群雲提供的服務可滿足中小企業 IT 單位可能具有的特定要求。 社群群內的中小企甚至可以共享一個專責的IT單位。

現有雲端產品

現行的採購模型

中小企業的 IT 單位使用各種提供商來支援其多樣化的業務需求:

  • 最大的中小企業服務提供商包括電信公司。 他們通常提供與固定電話和無線相關的所有產品,但也提供與網際網路的產品。
  • 硬體製造商提供的 IT 資產範圍從筆電到伺服器,從網路路由器到印表機、掃描器等外圍設備。
  • 軟體供應商提供從前台(如CRM)到後台(如BI)的一切軟體。
  • 一些服務提供商負責和管理技術的某一部分; 即,從中小企業的 IT 基礎設施到服務台和(或)從最終用戶工作場的helpdesk。
  • 一些系統整合商負責和管理整個過渡和(或)轉型專案,從前台到後台解決方案。
  • 有一些軟體開發公司為中小企業提供從頭開始建立的特定解決方案,並根據各個中小企業的特定業務需求量身定制(如台灣出名的前幾間本地ERP軟體商)。

雖然上面只有列舉一些現況,但它清楚地表明,中小企業可能會從各種供應商那裡取得產品、服務和解決方案。

將此置於考慮採用雲端服務的中小企業的背景下,阻礙中小企業採用雲端服務的因素之一是"對雲端服務提供商和相關產品的信任和信心"。 對於所有這些不同的供應商,中小企業在採購雲端服務時應該向誰求助?

從雲端服務提供商採購

事實上,雲端服務市場非常擁擠,參與者眾多。 中小型企業會從幾乎所有上述類型的供應商那裡找到相對應的雲端服務產品。 使事情變得更加複雜的是,“一刀切(one size doesn’t fit all)”在這種情況下是真實的,因為中小企業將面臨尋找能夠滿足其所有 IT 需求的單一雲端產品的挑戰。

這是什麼意思? 採用雲端服務的中小企業必須運行混合採購模式。 為了進一步說明這一點,中小企業應該準備好在內部運行他們的一些 IT 服務,而其他 IT 功能則由各種服務提供商提供。 從本質上講,中小企業的 IT 單位成為 IT 服務經紀人,從內部和外部服務提供商那裡採購服務。 下圖提供了雲端採購策略的可視化說明。

雲端服務範例

如前所述,雲端服務市場很擁擠。 這樣做的好處是,中小企業可以從無數供應商和種類繁多的雲端產品中選擇雲端服務。 不好的方面是,中小企業的 IT 單位很難找到專門滿足其需求的可行的雲端提供商。

為了在這個決策領域有取得一些結構,中小企業的 IT 單位應該將他們的需求分為既定的雲端服務類別:IaaS、PaaS、SaaS。 儘管這樣的清單不是最完整,但它代表了現行可用的最常見的雲端服務。 原則上,中小企業 IT 需求的各個方面都可能希望作為一種服務來使用,一些大型提供商正在努力將這些“XaaS(Everything as a Service)”產品推向市場。

IaaS產品
IaaS 大部分來說是對中小企業可以採用的破壞性最小的雲端服務。 它位於 IT Stack的最底層,並充當上層雲端服務(如 PaaS 或 SaaS)的推動者。 IaaS 領域的雲端提供商在效能、定價和 SLA 方面展開競爭。 IaaS 提供商提供的一些與中小企業相關的雲端服務包括:

  • 運算:
    此雲端服務提供 CPU、記憶體、存儲、網路,雲端提供商也提供這些運算資源的一些自動化管理。
  • 備份與復原:
    許多中小型企業的 IT單位通常沒有異地資料中心所需的人員和(或)物理空間,但這種需求仍在(出於合規性目的或僅僅是因為他們希望在災難後繼續運營 )以在其主要資料中心發生故障時恢復關鍵服務和相關資料。 備份和復原的雲端服務通過提供on-demand 與 pay-per-use的基礎架構恰好滿足了這一要求。
  • 儲存服務:
    對於缺乏資本預算和(或)技術人員來實行和維護自己的存儲基礎架構的中小型企業,儲存通常被視為一個很好的替代方案。 儲存服務也被推廣為企業減緩災難恢復風險、提供記錄的長期保留以及增強業務連續性和可用性的一種方式。
  • 網站託管:
    提供傳統的網站託管,但具有on-demand、 pay-per-use和高度可擴展等雲端特性。

PaaS產品
PaaS 對於想要開發應用程式但不想在自行擁有開發環境(即硬體、作業系統、開發軟體)上進行大量投資的中小企業來說節省的成本會再比IaaS更高。 總的來說,PaaS 可以為應用程式從設計階段到退役的整個生命週期提供服務。

  • 一般性使用:許多 PaaS 產品都偏向網站應用程式的開發。 除了為 網站應用程式提供開發環境外,PaaS 還為行動應用程式開發提供平台。
  • 臨時測試:中小企業的 IT 單位可以利用PaaS來做為網站應用程式或行動應用程式的臨時性測試。 這個案例是一個完美的用在雲端上的案例,因為測試階段是臨時性的,在測試完成後,任何對測試基礎設施的額外投資都可能變得多餘。
  • 資料庫整合:一些 PaaS 雲端提供商提供有關將應用程式與後端資料庫整合的服務。 這可以從進行應用程式的配置和設定到資料庫連接,再到提供實際的整合器。

SaaS產品
SaaS 則為中小企業提供了最大的價值。 為什麼? 因為 SaaS 支持“即插即用”概念,即中小企業的 IT 單位從公有雲服務提供商獲取應用程式並將其提供給企業內部使用者。 這是中小企業的 IT 單位真正成為 IT 服務經紀人的場景。 SaaS 產品的清單在市面上則有數不盡的提供商。 另一方面,這種情況對 IT 單位來說是最具破壞性的,除非中小企業業務處於初創模式(也就是沒有既有IT資產的包袱)。 否則,IT 單位需要找到一種方法將現有資料從內部應用程式遷移到 SaaS 環境。 許多雲端提供商提供遷移服務來克服這個確切的障礙。 一些常見的 SaaS 產品有:

  • ERP:
    中小企業通常沒有機會採用 大型的ERP 解決方案,因為實施它們的成本很高(所以才會有本地的ERP供應商的機會)。 由於有了雲端ERP 解決方案,這種情況已經改變。 中小企業現在真正有機會以低成本享受大型ERP系統的效益。
  • CRM、BI與內容管理:
    CRM 雲端解決方案其實已有十多年的歷史。 可以肯定地說,CRM SaaS 產品是點燃其他 IT 產業生產基於雲的端解決方案的火花。 如今,中小型企業可以訂閱已在市場上久經驗證的 CRM、BI 和內容管理解決方案。
  • 訊息傳遞和協作:
    中小企通常首先採用這些雲端產品,因為將它們遷移到雲對中小企業業務的破壞較小。

本質上,中小企業可以使用範圍廣泛的雲端服務。 對於中小企業的 IT單位來說,重要的是先做功課,並進行應用程式和工作負載分析。 此分析可幫助 IT 單位建立採用雲端服務的業務案例。 此外,它還明確了目標雲端服務的類型以及最適合要求的部署模型。

雲端整合的考量

讓中小型企業運作在雲端上是從地端機房或直接使用雲端的直覺方式,尤其是對於新創企業而言。 但真正的挑戰是整合雲端生態系的所有各方,將中小企業的雲端託管解決方案與相關合作夥伴、供應商和客戶界面整合。 這需要關注一些主要因素,例如整合管道、方法和介面,以便在雲端內外的應用程式之間建立無縫通訊。 一個關鍵的動機是通過採用雲端來取得優勢,並以更少的投資最大限度地擴大業務運營範圍 — — 所以理念很簡單;pay-as-you-go。 本節重點介紹雲端集成特徵、可用的雲端集成模式以及每個中小企業在遷移到雲端時需要注意的關鍵整合注意事項。

整合特徵

整合始終是一個挑戰,因為我們需要清楚地了解系統的性質、技術行為、可用的通訊管道、資料交換格式等等。 讓我們看一下最重要的雲端集成特徵:

  • 可擴展(Scalable):整合應該提供一個平台來根據業務量成長擴展服務 — — 它應該是一個可擴展的資料整合平台,可以支援多租戶。
  • 強健性(Robust):能夠維持和適應具有容錯和自癒能力的動態情況。
  • 靈活性(Flexible):能夠整合和應對雲端到地端、地端到雲淵或不同雲端之間的變化。
  • 安全性(Secured):為運行在網際網路的系統和應用程式建立安全的通訊管道。
  • 可配置性(Configurable):定義可配置就面以動態適應業務變化。 客戶應該可以通過瀏覽器界面配置這些變更。

理想情況下,中小企業希望以最少的地端基礎設施足跡來運營整個業務。 今天,許多應用程式服務提供商支持以基於SaaS的模式來存取應用程式。 這導致了使用"構建(build)、組合(compose)和使用(consume)方法"建立中小企業應用程式的架構。

  • Build有助於在雲端上重新設計或託管地端解決方案。
  • Compose將基於混搭的整合服務的概念提升為打包形式。
  • Consume提倡以 SaaS 模式使用應用程式的能力。

這個主題通常需要一個整合架構框架,它可以通過一些關鍵的雲端整合模式來實現。

整合模式

對於在雲端中即將託管和正在規劃的中小企業應用程序,雲端整合是一個需要考慮的重要面向。 當中小企業能夠在雲端上運營其整個業務時,就可以利用真正的雲端力量。 今天,市面有數百家雲端服務提供商,他們提供電子郵件、ERP、CRM、財務、供應鏈、線上辦公等可以服務於業務運營的線上服務。

雲端整合可以在各個等級完成,例如:

  • 資料整合
  • 應用程式整合

資料整合主要在將來自各種業務單位的資料集成到一個應用程式中。 中小企業應該有能力在其來源端和接收器之間將資料轉換成所需的格式。 “pipe和filter”模式適用於此。 pipe和filter提供了一種將一個系統的輸出移動到另一個系統的解決方案。 pipe是連接到來源系統和接收器或接收系統的代碼一部分。 filter是轉換資料的代碼部分,以便接收器程式可以處理它。 當我們需要將資料從一個系統轉換為不同的格式以將該資料集成到另一個系統時,此模式是有用的。

應用程式整合可以處理不同的場景:

  • 存取外部系統的雲端託管應用程式
  • 存取地端系統的雲端託管應用程式
  • 存取其他雲端資料中心上的應用程序的雲端託管應用程式
  • 存取同一個雲端中的應用程式的雲端託管應用程式

每個場景的解決方案可能不同。 要存取外部系統,通常我們遵循gateway模式或hun-and-spoken模式。 要存取地端系統,建立安全通訊通道並建立信任關係以傳輸資料是正確的。 對於其他場景,它更多地與基於服務的整合有關,這可以通過以下雲端整合模式來實現。 當我們將解決方案部署到雲端上時,我們可以考慮兩種雲端整合模式:

  • 雲端整合
  • 雲端外的整合

雲端整合

雲端中的應用程式使用此模式進行整合和通訊。 可以在雲端中應用的整合策略可以是用service-based AP來進行通訊。

雲端外的整合

中小企業的應用程序很可能需要整合式介面來與在雲端外運行的應用程式一起運作日常業務運作 — — 無論是在內部部署還是在其他雲端平台上。 為應對此類情況,中小企業應考慮以下事項:

  • 採用Integration as a Service(IaaS)— — IaaS 規定在支援服務的應用程式和資料源之間使用 "一種Web service、 well-defined interfacesubiquitous calls,以提供鬆散耦合(loosely-coupled)的整合體驗。 換句話說,IaaS 提供了一個虛擬化的資料服務層。”
  • 與有能力構建adapter interfaces以整合內部和外部雲端解決方案和應用程式的系統整合商 (SI) 建立合作夥伴關係。

中小企業業務運營的性質可以引導我們根據情況和脈絡採用不同的解決方案。 因此,了解並相信沒有適合每一位企業的“一刀切”解決方案非常重要。 一般來說,中小企業實踐使用端到端(end-to-end)的解決方案來整合應用程式並將服務擴展到客戶。 這就引出了下面的討論。

整合架構

中小企業擁有整合架構對於實現業務成功並優化其雲端的價值非常重要。 一些關鍵的雲端整合架構考量因素是:

  • 服務管理(Service management)功能和工具對於監控性能和維持雲解決方案至關重要。
  • 使用 RESTful API 開發的解決方案和service endpoints,以便容易整合。
  • 以Just-in-time(JIT) 和pay-per-use範例為中心的多租戶業務應用程式。
  • 應用程式整合還解決了價值實現時間(time to value)或可以多快利用雲端功能的問題。 例如,企業能否利用特定的 CRM SaaS 解決方案,或者是否需要投資購買可能不會使用的組件? 其他考量因素是內部系統的整合點和執行整合所需的時間。 如果實現價值的時間太長,那麼在內部而不是從雲端中取得解決方案可能會節省成本和資源。
  • 簡化的部署模型和工具,可簡化中小企業環境內外的雲端採用。 這包括在業務對基礎設施和使用者產生有利影響的情況下無縫整合和提供服務。
  • 使雲端解決方案可以在多個平台上使用的互操作性將防止vendor lock-in。並為使用者啟用自助式服務功能。
  • 服務自動化以防止手動/人為錯誤。 這包括嵌入式整合功能,例如預建介面和通用整合流程。
  • 支持客戶增長和收縮的可擴展性、通過雲端投資獲利以及在不中斷客戶的情況下進行擴展。
  • 通過支援訂閱和即用即付業務模型的鬆散耦合、敏捷和服務導向的架構來優化成本。

結論

本文說明了,有了雲端,較少的預算不再是中小型企業參與市場競爭的障礙。 這是因為,有了雲端,中小企業不再通過地端機房伺服器來操作桌上型電腦、存儲和通訊等工作負載,而是將它們託管在資料中心的集中式虛擬伺服器上,這意味著投資成本更容易承受; 與傳統機房相比,部署和設置時間更快且更簡單; 解決方案更具可擴展性、安全性和敏捷性。 本文介紹了包括採購模型、工作負載分析以及整合服務和架構注意事項在內的注意事項,以便雲端投資具有可持續性,並為中小型企業帶來最大效益(包括投資回報)。

--

--

運用雲端服務加速企業數位轉型

我們協助您駕馭名為"雲端運算"的怪獸,馴服它為您所用。諮詢請來信jason.kao@suros.com.tw.